党史我来讲(第六期)| 家乡的战斗英雄

转城控集团公众号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vuC66xRwuEeWhwm2H2TSw


QQ截图20220521073019


 抗战时期,我的家乡北山地区曾活跃着一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——北山抗日游击队,创始人叶云是个传奇人物,抗战时期,多次虎口脱险;解放战争时期,更是死里逃生。

 叶云1910年出生于东宝区子陵铺镇叶家闸的一个殷实家庭,在龙泉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1年4月参加红军。

 1940年春,荆钟南宜特委在叶云家召开“叶家闸会议”,决定一旦襄西沦陷,就近“上三山(北山、白云山、香炉山)”打游击。叶云借国民政府成立乡保自卫队的机会,带头出钱并动员殷实户凑钱,买了10条枪、几千发子弹和一批手榴弹,组建了叶家闸自卫队。1940年6月6日,襄河防线崩溃,荆门沦陷。当天晚上,叶云等率领党员和“抗日十人团”成员背着8条枪,上北山建立了北山抗日游击队,叶云任队长。上山第三天,游击队就伏击了小股日军,毙敌1名,缴枪1支。后又连续打击了进山骚扰的日军和土匪,保护了山区群众和进山难民,队伍也发展到30余人枪。

 襄西独立团成立时,北山游击队改编为警卫连,叶云任连长。9月,叶云奉命率警卫连返回北山,组织群众生产度荒,武装反抢粮。1941年7月,部队扩编成北山独立营,叶云任营长。

 为了抢粮和防范抗日武装,日军驻荆门北的兵力由一个旅团增加到两个旅团,在北山四周遍设据点,不断向根据地腹地进攻。1942年4月,国民党第五战区调集一万多人,扑向襄西根据地。敌人来势凶猛,我主力部队转移至襄东;留下少数武装,和敌人周旋。

 仅剩3支枪的北山游击队在叶云的带领下,亮出了北山抗日游击大队的旗号。游击大队人数不多,旗号响亮,“捉迷藏”“贴烧饼”“麻雀战”的战术,更是搅得“梳篦清剿”的敌人焦头烂额,是日军的心腹大患。

 在与敌人周旋、坚持斗争的艰难时期,叶云曾数次历险。一次,叶云部夜宿李家湾,突然听到狗咬,侦察发现周围有鬼子。叶云迅速安排外撤。出门时,敌人已上了禾场。幸好天黑,又下着雾雨,叶云和通讯员爬过几块稻田,没被敌人发现。拂晓时,叶云闪入一间茅草屋。房东大妈二话没说,就将他领到屋后隐蔽。她的小儿子立即到屋外去眺望。不一会,小孩喊:“妈妈,我回来了!”这是暗语,叶云立即经后门穿过麦地,爬行到港边,淌水到了对岸,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。事后得知,这次日军出动的是子陵铺、八角庙、牌楼岗三个据点的全部人马。

 日军联队司令部宣抚办主任多次写信劝降叶云。见叶云不为所动,发誓“非捉住叶云不可”,于是,率领数百名鬼子对百大庙、仙女庙一带拉网“扫荡”。一天傍晚,叶云下山,遇到了敌人数百人马。叶云不慌不忙地走进麦田,夹在除草的农民中干活。疲惫不堪的日军从田边走过,几乎与叶云擦身而过却丝毫没有察觉。老乡们讥笑日军:“到处找叶云,叶云在面前都不认得……”

 五个月里,游击大队发展到几十人枪,还有了机枪,10月被襄河军分区命名为襄西支队,叶云任支队长。

 抗战胜利后,1946年8月,任荆钟宜县指挥部指挥长。9月10日(中秋节)下午,叶云部在花子岭被国民党199旅的1个营包围,17名战士当场牺牲。次日,国民党在荆门城关召开“庆功”大会,庆祝“剿灭了叶云支队”“打死了叶云”,并将其头颅悬挂在东门“示众”。

 其实叶云还活着,敌人割下的是一位与叶云长相相似的烈士头颅。花子岭战斗中,叶云身负重伤,腿骨被打断,辗转几地隐蔽治疗,后被送到宜昌天主教圣母堂医院治疗。伤愈后叶云回到荆门继续战斗,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。全国解放后,叶云历任枝江县县长、省华侨学校校长、省宗教事务处处长。1967年10月在武昌逝世。



  • 新闻中心